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期各类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获批65项,其中面上项目2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40项,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项,立项数较2024年度同比增长32.65%,省属高校排名第6位,实现数量与经费“双增长”。另外,非集中受理期我校还获批1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这些项目的获批充分彰显了学校近年来基础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活力的持续跃升。
从单位分布来看,水利与环境学院立项16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立项10项,化学化工学院立项9项,山东省绿色与智能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筹)立项8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立项5项,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材料与工程研究院各立项3项,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各立项2项,数学科学学院、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各立项1项。从学科分布来看,排名前两位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水利工程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立项25项,占全校立项数的38.46%;水利工程学科立项15项,占全校立项数的23.08%;这一分布既彰显了我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传统优势,又展现出水利工程学科良好的发展潜力。
山东省绿色与智能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筹)KOUADJO TCHEKWAGEP JEAN JACQUES博士立项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这是我校首次承担该类型项目。该项目旨在支持自愿来华开展研究工作的外国优秀科研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在中国内地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促进外国学者与中国学者之间开展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衡量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近年来,学校坚持“一二三”发展思路和“四五六”战略部署,全面实施高层次科研提升工程,不断优化科研管理体制,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服务力度。通过出台自然科学研究类业绩评价办法,完善“揭榜制”新引进人才科研项目,修订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优化“包干制”项目经费管理,进一步扩大和保障科研人员自主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活力,有效增强了学校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冲一流”建设目标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校审:康俊峰 复审:刘海云 终审:颜 梅